全局思维:从企业战略到部门战略
同学课后感 作者:黄晓丹 奋斗者·企业管理层实战研修班二期 宣传委员 广东精时精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经理兼总经办助理 7月10日和11日,奋斗者二期班的伙伴们共同学习了刘洪兵老师的《全局思维:从企业战略到部门战略》的课程,课程内容信息量巨多。我相信把课程里面的某一分章单独拿出来细讲,理论知识加上实操,至少都可以做一天以上的单独课程,而老师把它们浓缩在两天灌输给我们。相信很多同学的感受和我一样,感觉到了很多新思维或思考方向的轰炸,甚至是醍醐灌顶的感觉。老师讲课形式也很丰富,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名词解释,融入到游戏、寓言故事、视频和案例分析上,便于理解,引人入胜;借用副班长的话:“全程无尿点、工作中非常实用、搔到痒处了”。 在课堂学习中,老师用两种方式总结归纳了这两天的内容,更利于不同的人去理解和融会贯通知识点,接下来我想通过结合这两种总结方式与课程中的游戏和举例,来梳理和概括下我的心得体会。 战略落地难 “人们通常错误地认为,只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就可以超越竞争对手。实际上,在竞争中战略的作用还不到一半。在大多数情况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力。” ——《财富》杂志的封面故事 这里所提的“执行”与战略落地息息相关,老师也通过折纸游戏完美引出了战略落地难的三大根因。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同组成员执行同等指令后结果的千姿百态,把这样的结果和逻辑关系套用在自己工作中,可以意识到战略执行中的标准、工具、群体习惯、传播沟通效果均会对战略落地产生影响,试想下你在接收到公司战略任务(游戏指令)时,你有正确理解战略规划(游戏规则)吗?在知道战略规划(游戏指令)后,我们习惯性的想法或做法是怎样的?和战略规划(游戏指令)真的一致吗?在下发任务(老师发出指令)给下属(学员)时,有完整告诉下属(学员)WHY、WHAT、HOW吗?……一个简单的游戏,道出了不简单的道理。 战略思维模式的运用 “战略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模式。” ——刘洪兵博士版权课程 这一部分内容,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问我们如果乌龟想要赢得赛跑,能有什么办法?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我们用战略思维来思考,并提出了战略思维的两个特点:选择的智慧和守正出奇。通过不同维度的思考,从“我没有什么,所以做不到什么”的角度,变为“如果我做了什么,将会有什么”的角度出发,往往一些高度、深度、广度和时间跨度的某个改变,也会蝴蝶效应般的影响事情的最终结果,就像老师说的:不要用现实的贫穷限制未来的想象,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或困境时,可以尝试通过优劣势的辩证思考来聚焦要事和使众人行,从而寻找到解决办法。 从战略到目标 “目标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刘洪兵博士版权课程 这句话来自于课程中的新白龙马故事,因为白龙马与驴兄的目标、心态和追求不同,也让它们有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人生”高度。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个人在选择目标和方向时,要避免像乌鸦喝水一样把任务当目标,也要避免仅仅设定或分摊一个数据,而是要符合公司战略和SMART原则,并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明确而具体,再通过正确的路径和资源,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和资源呢?课中也通过案例分析环节,让学员试着通过路径系统图进行自己公司战略目标分解,从而认识到在目标设定、路径选择、衡量指标和指标值设定等方面上的不足,并告诉我们寻找路径的四个点、三个原则和三个方法,路径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从目标到计划 “计划就是为完成一个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及其所需资源的组合。” ——刘洪兵博士版权课程 老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播放了猎豹捕捉羚羊和狼群捕牛的两个视频,从个体和群体捕猎方式中总结出了个人和群体实现目标的四大要素:明确具体的目标、充分适配的路径、统筹有效的资源和及时高效的管理,这是一个高效计划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工作中的话,具体表现为零碎工作项目化的项目制管理过程。为了实现目标,要对计划进行管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繁杂的日常事务和零碎工作,我们要学会把这些工作事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成适当数量的项目来进行管理跟进,汇报工作也可参考项目化汇报,会对个人工作表现、目标达成和个人职业发展有更好地帮助,并且也给我们在理解“制定公司级、部门级年度经营计划时的逻辑和方法”时提供了思想基础。 从计划到绩效 “绩效的本质是战略的阶段性表现。” ——刘洪兵博士版权课程 这一部分从一开始的反问“为什么要做绩效评估”,就让我们想起自己公司里流于形式的绩效考核,相信有很多人还是有相同感受的;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操作层面,现实中的绩效评估经常被误读和妖魔化。要实现战略落地,对绩效评估环节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三大驱动之一,是政策执行、员工做事的三大逻辑之一。绩效管理过程会遵循PDCA原理,通过制定KPI、绩效跟踪和辅导,继而打造实现卓越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 在绩效管理的实操过程中,老师提到的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KPI制定过程中,K要与战略目标分解和年度经营计划的细化有关,提取关键因素,而不是用员工的日常性、例行性工作或岗位说明书上提取;二是绩效的核心是责任。对于这两点,我觉得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关键指标时,确实有存在用某些日常工作作为评估标准的情况,如果确实要从日常工作中提取关键指标,我认为可以从上司或者公司希望个人需进步的方面着手,以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醒他/她需要改进的某些方面,比如提高人力资源招聘的效能,可以从补充岗位人员的时效性上作出要求;比如提高业助对接客户的满意度(或提高时效),可以从业助交期回复的时间上作出要求。 除了在绩效上对员工进行跟踪辅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绩效文化会对目标实现、战略落地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西游记》中唐僧说服悟空去西天取经的对话故事,让大家理解了打造卓越绩效文化的三大关键策略:以身作则、专注重复和激发员工,以树立团队文化,最终助于实现个人提升和战略落地。 总而言之,这两天的课程是全局思维的敲门砖,从企业战略到部门战略,从理论学习到公司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有人说:真正的高手通常都不需要什么都知道,他只需要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能干好什么和干不好什么,然后保持高度的聚焦。愿能持续学习,成为真正的高手,共勉。